首页 资讯 正文

西南首例!首批“四川籍”朱鹮在沐川野化放飞

体育正文 196 0

西南首例!首批“四川籍”朱鹮在沐川野化放飞

西南首例!首批“四川籍”朱鹮在沐川野化放飞

四川新闻网(xīnwénwǎng)-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朱鹮,是有“东方(dōngfāng)宝石(bǎoshí)”美誉的(de)稀有鸟类,四川(sìchuān)是朱鹮在西南地区的唯一的历史分布区。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首批12只“四川籍”朱鹮在沐川县湿地公园野化放飞。这是人工繁育的朱鹮,首次在川实现野化放飞。 朱鹮(huán)属(shǔ)鹈形目鹮科朱鹮属的鸟类,是(shì)低海拔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更是环境质量的“活体监测仪”。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沐川县政府于2019年正式启动朱鹮人工繁育暨(jì)野化放飞研究课题,成立了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并引入朱鹮种源40只。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de)朱鹮(图片由四川省林草局提供) 近年来,繁育中心通过人工(réngōng)和自然繁育等技术手段,使朱鹮(zhūhuán)人工种群(zhǒngqún)数量由最初的40只增长至83只,种群规模已具备在稳定人工种群遗传结构的基础上,分批次放飞野化培训个体,构建野生种群的基本(jīběn)条件。 由于(yóuyú)人工繁育的朱鹮长期生活(shēnghuó)在人工饲养(sìyǎng)环境下,其野外生存能力(nénglì)较弱(jiàoruò),因此(yīncǐ)放飞前需要对其进行野化(yěhuà)培训,以增加朱鹮放飞野外的存活率。从2022年开始,中心(zhōngxīn)分两期开展了(le)朱鹮的野化培训工作。2022-2023年,完成了16对朱鹮自然繁育一期野化培训。2024年,繁育中心修建了3000余平方米仿朱鹮野外栖息环境的野化培训笼舍,并从当年9月份开始二期野化培训,重点训练朱鹮的野外生存技能,如觅食能力、飞行能力、躲避天敌能力等。时至今日,共有完成28只朱鹮的二期野化培训,其飞行能力、觅食能力、警戒能力等指标均达到了放飞野外的要求。 当前,放飞(fàngfēi)准备工作全面(quánmiàn)就绪(jiùxù),放飞地环境评估报告和放飞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论证,28只朱鹮将分(jiāngfēn)两批次进行放飞,第一批通过监测评估达到预期效果后,第二批16只则在9月上旬放飞。目前,首批次放飞野外的12只个体已经通过疫病检测(jiǎncè)健康评估,且全部佩戴了背负式北斗卫星定位器。 朱鹮野外放飞并不是朱鹮保护工作的终点,而是新起点。朱鹮放飞后,繁育中心将长期(chángqī)进行朱鹮野外跟踪监测,实时跟踪朱鹮的活动轨迹、觅食情况(qíngkuàng)、存活情况、繁殖成效以及种群动态,并开展适宜栖息地的建设(jiànshè)工作,进一步改善朱鹮野外栖息地环境,为朱鹮在野外自然生存繁衍创造更好条件。同时(tóngshí),持续监测野化(yěhuà)放归的朱鹮与(yǔ)本地的生态系统(shēngtàixìtǒng)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其增加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功能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其对于鸟类群落种间关系存在(cúnzài)什么影响。 此外,考虑到朱鹮放飞野外可能会飞至沐川周边市州、县区,沐川县林业局向眉山、自贡、雅安、宜宾、凉山州(liángshānzhōu)等(děng)周边地区林业主管单位及其下属机构,通报(tōngbào)了朱鹮野化放飞事宜,并制定了各单位联动(liándòng)开展朱鹮监测与保护工作方案。
西南首例!首批“四川籍”朱鹮在沐川野化放飞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