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以良好生态为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昆明市以良好生态为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昆明市以良好生态为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市民(shìmín)探索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市民参加低碳骑行(qíxíng)活动。
夏日的(de)昆明,蓝天碧水间,游人明媚的笑靥、骑(qí)行者跃动的剪影,与潋滟湖光、葱茏草木(cǎomù)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成为绿美春城建设日益向好的生动注脚。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kǎochá)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zhī)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关键领域和指标上力求突破,寻求(xúnqi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huánjìngbǎohù)协同并进的(de)更优解(jiě),在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全力解决(jiějué)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奋力书写新时代(shídài)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眼答卷。
系统治理勾勒(gōulè)绿美轮廓
近日发布的2025年度《中国城市国际传播(chuánbō)影响力报告(bàogào)》中,昆明市因和谐宜居(yíjū)展现出的生态魅力而上榜年度特色魅力城市,直观印证了当地在生态保护领域的显著成效。
碧波长清,滇池全湖水质稳定保持(bǎochí)Ⅳ类,阳宗海水质达Ⅲ类及以上,国省控断面优良(yōuliáng)水体比例为84.7%,较上年度(niándù)提升了1.4个百分点;蓝天常驻,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首次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zǒngtǐ)保持良好,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dádào)二级空气质量标准……2024年度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zhuàngkuàng)公报(gōngbào)上一连串跃动的数字,勾勒出该市的绿美轮廓。
今年以来,昆明市着力打(dǎ)好季节性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空气质量(kōngqìzhìliàng)预判预警及防控措施落实,实施区域污染源差异化管控,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强对第三方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推进重点行业企业(qǐyè)超低排放改造,全力守护“昆明蓝(lán)”金字招牌。1至5月,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7%,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shuǐpíng),优级天数比2024年同期增加8天。生态环境部对(bùduì)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de)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昆明市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的相关工作被(bèi)列入典型经验做法。
随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深化,昆明市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今年1至(zhì)6月,国省控(guóshěngkòng)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6.1%,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5个百分点。重点(zhòngdiǎn)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bǎozhàng),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绿色,亦从宏观治理(zhìlǐ)渗入市民(shìmín)生活的肌理。截至目前,昆明市建成节能型(jiénéngxíng)机关785家,绿色建筑占比高达98.8%,公众绿色出行比例达76.4%。“环保合伙人”“绿种子”等公益行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春城最亮丽的新风尚(xīnfēngshàng)。
提速审批服务绿色(lǜsè)发展
近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嵩明(sōngmíng)分局高效协作,完成了云南(yúnnán)尚鑫(嵩明)小微企业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环评(huánpíng)审批和排污许可“两证”联办审批,并将项目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送到了企业负责人手中。企业负责人点赞生态环境部门(bùmén)的服务,称其“为项目迅速(xùnsù)建成投产提供了保障”。这是昆明在全省首创扩大打捆审批范围、入河排污口和环评文件(wénjiàn)“合一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的一个(yígè)案例。
今年以来,昆明市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健全(jiànquán)完善以环评制度为(wèi)主体的源头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的“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全市(quánshì)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制定《优化项目(xiàngmù)全周期环评(huánpíng)要素保障的(de)若干措施》,持续推进环评审批改革,通过实施项目选址(xuǎnzhǐ)“精准(jīngzhǔn)办(bàn)”、环评编制“明白办”、环评审批“创新办”等,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环境要素保障,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实现审批速度的再提升。结合昆明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推广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公共服务查询平台运用(yùnyòng),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天候便捷快速查询,一键生成符合性分析报告,方便提前研判项目与生态环境准入的符合性,降低企业投资风险(fēngxiǎn),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聚焦服务触角持续向基层末梢延伸,昆明市不断健全提前介入、定期对接、集中审批等制度体系,推动审批服务进园区、进企业。通过职能部门联动、市县两级(liǎngjí)协同、“审批专班+专家(zhuānjiā)团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形成问题闭环落实工作(luòshígōngzuò)机制(jīzhì),让审批难题及时解决在前端。今年以来,昆明市完成建设项目环评(huánpíng)审批264个,涉及投资203.3亿元;登记备案项目819个;深入企业现场帮扶51家次,召开(zhàokāi)技术帮扶会4次,提出(tíchū)建议超百条。新开工(xīnkāigōng)项目环评审批到位率高达100%。
生态为民回应民生关切(guānqiè)
“现在开窗再也不用担心油烟味了。”家住呈贡区泛亚城邦(chéngbāng)的李女士说,困扰小区多年的临街商铺油烟问题近期得到根治。在昆明市(kūnmíngshì)生态环境局呈贡分局推动下,商管中心投资为投诉(tóusù)集中的商铺统一加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通过两道净化工艺使(shǐ)油烟影响(yǐngxiǎng)显著降低,相关投诉实现“清零”。该案例是昆明市“生态为民”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
今年(jīnnián)3月启动的昆明市“生态(shēngtài)为民(wèimín)”专项行动,通过梳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件、环境信访(xìnfǎng)、12345热线等渠道,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噪声等7类环境问题。在省级12件任务基础上,昆明市再新增88件民生问题(mínshēngwèntí),形成100件“生态为民”任务清单,实行挂图(guàtú)作战。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整改85件,剩余15件正加快推进(tuījìn)。在宜良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盘龙区,滇池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进入验收阶段,入滇负荷得到有效(yǒuxiào)削减。“我们既要解决个案,更要建立长效机制。”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biǎoshì)。
在(zài)“生态(shēngtài)为民”行动中,昆明市通过压实(yāshí)监管(jiānguǎn)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力求探索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为民行动机制。5月出台的《2025年“生态为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10月31日前完成(wánchéng)全部问题整改,11月底前完成验收销号。方案突出“三个对照(duìzhào)”:整改措施坚持最高标准,环境改善注重全域治理(zhìlǐ),民生诉求建立常态机制。目前,全市已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办—整改验收—满意度(mǎnyìdù)回访”的闭环管理体系。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督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wǒmen)将以解决100件民生问题(wèntí)为契机,通过整改一个问题、规范一个领域(lǐngyù)、完善一套机制,持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云报全(quán)媒体记者 王琼梅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